close
article in english



解放(to liberate)
解放運動(liberation)
都有下列兩個主要元素 :
1. 打破或修改舊有的規則(紀律, 限制, 枷鎖, 框架.....)
2. 改革或創造自己新的規則













至於中國共產黨當年的<解放台灣>一詞 對於大多數台灣人民的印象 應該就是要打仗了 就如同這些紅色年代宣傳畫 大多數的形象內容 也是武裝軍人的模樣 除了第二張以外 相信那張畫作 應該是後期的 因為前中共周恩來 曾經明白表示並在人大常委會上宣佈「願意在可能條件下,爭取和平方式解放台灣」此後中共對台政策便轉變為「和平解放台灣」 這裡所說的「和平解放台灣」就是以和談的方式而言 但不表示就放棄武力解決台灣問題的 不斷對台灣鼓吹和談 但是無功而返 因此在1958年8月發動「八二三」炮戰 意圖試探美國執行「中美共同防禦條約」的誠意 以及逼迫台灣和談

相信至此之後 台灣人民一聽到<解放台灣>一詞 那就意味著 共產黨又要打過來的 不過現在究竟誰當家做主 對於我個人而言是沒有特別的意見 平民老百姓的要求 只要讓我吃好穿好 生活無慮 一天三頓飯 想吃啥就吃啥 高興了再喝點酒 國民黨當過家了 民進黨也當過家了 哀~~~~~~一代不如一代啊!!! 以下有段文章內容有部份說明了"解放" 有興趣的朋友 可以仔細看一看了解一下


馬克思民主思想及其當代價值 王國宏

  從對黑格爾的國家理論批判中提出“真正的民主制”開始,馬克思一直堅持遵循“人組成社會”、“社會決定國家”、“人民收回國家權力”觀點和思路,強調“民主”對於社會把國家政權重新收回的意義。通過對無產階級解放斗爭特別是巴黎公社實踐經驗的總結,馬克思民主思想得到進一步深化和發展。

  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中,馬克思認為,民主制既是一種理想,也是理解現存國家的原則。作為對黑格爾法哲學批判的繼續和深化,在《論猶太人問題》中,馬克思認為資產階級革命后建立的民主是“政治解放”意義上的民主,它雖然在理論上設定了“人民的統治”的政治理想,但在實踐中又往往與這一理想大相徑庭。正是基於此,馬克思提出了作為政治解放之超越的人類解放的概念:“政治解放還不是人類解放。”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第435頁)而“只有當現實的個人同時也是抽象的公民,並且作為個人,在自己的經驗生活、自己的個人勞動、自己的個人關系中間,成為類存在物的時候,只有當人認識到自己的‘原有力量’並把這種力量組織成為社會力量因而不再把社會力量當做政治力量跟自己分開的時候,只有到了那個時候,人類解放才能完成。” (同上,第443頁)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中,馬克思發現了無產階級歷史作用,把民主的實現與無產階級解放事業和共產主義理想有機地結合起來,把真正民主制的實現寄希望予無產階級。這樣,馬克思“真正民主制”的理想不僅僅停留在抽象的概念裡,在現實中也找到了實現的主體力量和途徑,馬克思民主思想日趨成熟。在《法蘭西內戰》中,馬克思敏銳地看到在巴黎公社的一些具體制度設計中體現出了一些克服資本主義政治原則的有價值的嘗試,體現出了真正民主制的萌芽,馬克思認為:“公社給共和國奠定了真正的民主制度的基礎”,(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58頁)代表著“社會收回國家權力、人民真正成為社會主人”的方向。同時,馬克思也清楚地認識到:“工人階級並沒有期望公社做出奇跡。他們不是要憑一紙人民法令去推行什麼現成的烏托邦。他們知道,為了謀求自己的解放,並同時創造出現代社會在本身經濟因素作用下不可遏止地向其趨歸的那種更高形式,他們必須經過長期的斗爭,必須經過一系列將把環境和人都加以改造的歷史過程”。(同上,第60頁)馬克思高度評價巴黎公社的著眼點不在於公社是否就等同於真正民主制的實現,而在於公社以自己的實際行動體現出了新的動向,即它顯示出走向屬於人民、由人民掌權的政府的趨勢。正是從這個意義上,馬克思說:“無論廉價政府或‘真正共和國’,都不是它的終極目標,而只是伴生物。(同上,第58頁)

  這裡有必要指出的就是,“國家回歸社會”強調把國家權力復歸於社會,並不意味著國家所有職能的廢除。在《法蘭西內戰》中,馬克思對國家的職能加以區分,把政府控制人民的權威稱為“政治職能”,把由社會一般的共同需要而產生的、由國家必須執行的職能稱為“合理職能”。這就是說,國家壓迫人民的“政治職能”是不合理的,是應當廢除的﹔但國家承擔的社會公共事務管理的職能則是“合理”的,應當保留的。因此馬克思提出舊政府權力的純粹壓迫機關應該鏟除,而舊政府權力的合理職能應該從妄圖駕於社會之上的權力那裡奪取過來,交給社會的負責的公仆。

  馬克思在其晚年曾對美國進步科學家路·亨·摩爾根的《古代社會》一書進行認真研究,並打算寫作一部古代社會的著作。馬克思認為原始社會也有民主,曾提出:“氏族這種組織單位在本質上是民主的”(王玉海.新時期民主論綱[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95。第184頁)的論斷。后來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中把馬克思所說的原始民主稱作自然長成的民主制。這裡,馬克思為了展望未來把目光投向了人類的起點。對此,列寧說得十分清楚。在駁斥伯恩施坦批評馬克思的民主是“原始的民主階段”時,列寧說:“在社會主義下,‘原始’民主的許多東西都必然會復活起來,因為人民群眾在文明社會史上破天荒第一次站起來了,不僅獨立地參加選舉和投票,而且獨立地參加日常管理。在社會主義下,所有的人將輪流來管理,因此很快就習慣於不要任何人來管理。……社會主義將……使大多數居民無一例外地人人都來執行‘國家職能’。”(列寧選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第217-218頁)這裡,列寧所描繪的正是馬克思真正民主理想的實現。

  馬克思民主思想提出以后,來自資產階級民主主義者以及從巴枯寧、伯恩施坦到新左派的質疑和責難從來沒有停止過。這些質疑和責難不一而足,概括而言不過是懷疑馬克思民主思想的合理性和可能性的問題。但細究起來,我們可以發現,這些質疑和責難都有一個致命的缺陷:都忽略了馬克思民主思想的實現基礎和前提,自覺不自覺地將這一思想直接照搬到現實社會,犯了“時空錯序”的錯誤。通過上文我們可以知道,馬克思民主思想與他的共產主義思想是緊緊相連的,真正民主制的實現就是共產主義的實現。因此,把握馬克思民主思想一定要清醒認識到馬克思所說的民主與現實社會條件之間存在的時空順序問題。正是在這個意義上,馬克思的民主模式被稱為后政治的民主,即所謂“政治終結”社會中的民主模式。(戴維·赫爾德.民主的模式[M].燕繼榮等譯,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4。第155頁)馬克思民主思想之所以在民主思想史中佔有獨特的地位,具有當代價值,不僅僅是因為馬克思設立了高於以往的民主理想,並指出了實現這種理想的主體力量和現實途徑,正如有的學者提出的那樣:與其說馬克思的民主模式為人們規劃了一幅民主制度的理想藍圖﹔毋寧說,它為社會主義民主建設懸設了一個民主追求的根本的價值目標和價值定向。(侯才.馬克思的后政治民主模式及其實踐[R].《學習時報》2004年5月17日,第3版。)

  堅持馬克思民主的價值目標和價值定向,有助於我們破除阻礙社會主義民主建設的思維定式和思維慣性。長期以來,有種思維定式和思維慣性認為隻要消滅了剝削制度,建立了人民的國家政權,社會主義民主就得到了根本實現。這種思維定式和思維慣性的根源就在於,在社會主義與民主關系認識上存在著“時空錯序”現象。理論上講,民主是社會主義題中之義和本質要求,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但是,現實中的社會主義社會是在前資本主義社會或資本主義尚未充分發展的社會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因此,正如馬克思指出不能指望巴黎公社一紙人民法令推行現成的烏托邦那樣,民主並不是現實社會主義的天然伴生物。正是這種“時空錯序”的思維定式和思維慣性,遮蔽了社會主義國家民主建設的艱巨任務,延誤了社會主義民主進程的推進。同時,也是由於這種思維定式和思維慣性,過高地定位現實社會主義民主的發展階段,否認了現實社會主義民主與當代資本主義民主是同一時空條件下民主的兩種不同形態,這就不可避免地排除了吸收當代資本主義民主建設的合理因素和文明成果的可能性,導致了自我封閉。

  堅持馬克思民主的價值目標和價值定向,有助於我們更好地把握民主概念的內涵和價值,進而更好地推進社會主義民主建設的健康發展。民主的價值就在於對人的自由和人的權利的尊重和保障。這需要一套保障人民行使權利的制度和體制。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為人民贏得廣泛而真實的權利奠定了根本制度基礎。因此,我們說中國社會主義民主進程,其本質就是在社會主義制度框架內謀求制度本身所賦予的各項權利具體落實的漸進增量進程。舍此,不是倒退,就是災難。這也是馬克思民主思想給我們的現實啟迪。





文革時期宣傳畫圖片來源_網路搜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roken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