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article in english

1912年的旅順口地圖



旅順日俄監獄



東雞冠山北堡壘



說明簡介告示牌內文為:
東雞冠山北堡壘是1904年日俄二軍爭奪的主要戰場之一,戰爭結束後日本"滿州戰績保存會"於1916年建立此碑,碑高六米,以青色花崗岩築成,碑名由日軍將領鮫島重雄書寫。現在它已成為帝國主義列強在中國犯下滔天罪行的歷史見證。



碉堡內外部照片 內部經過陽光的照射 給我的感覺 反倒有一種歐洲教堂或是長廊的感覺







白玉山表忠塔



遠眺旅順港口一隅



旅順口區,在西方稱為亞瑟港,是遼寧省大連市的一個市轄區,原屬旅順市。面積506平方公里,人口21萬。郵政編碼116041。區人民政府駐黃河路24號。現任區長是熊博力。大連旅順開發區亦在本區之內。北海艦隊駐扎地。亞瑟港是北太平洋地區的重要海軍基地,最早由清朝開始營建。後先後租於沙俄和日本。在聞一多的七子之歌也提及過這個地方。

古代
旅順口在明代是隸屬於金州衛的一個海防哨所,稱為金州中左所。

北洋艦隊
旅順口在近代是著名軍港,西方人稱之為「 亞瑟港 英語:Port Аrthur 俄語:Артур 」1880年代,李鴻章在此經營多年,建成北洋艦隊的主要基地。現北海艦隊五個軍用港口,都在旅順軍港內。

甲午戰爭
在中日甲午戰爭(1894年-1895年)中,旅順被日軍攻佔。按照馬關條約,清朝割讓包括旅順在內的遼東半島給日本。此舉引發其他列強的睽覷。在俄國、德國、法國等國的斡旋下「三國干涉」,日本同意由清政府出錢贖回遼東半島。

俄國租借時期
1898年3月27日,沙俄以干涉還遼東半島有功,迫使清政府與之簽訂了《旅大租地條約》,規定沙俄租借軍港旅順口、商港大連灣25年。稍後又於當年5月7日,再次迫使清政府與之簽訂《旅大租地續約》。1900年,義和團事變中,俄國佔領了東北全境。1903年,從哈爾濱到旅順、縱貫整個滿洲的東清鐵路南滿支線全部完工。俄國租借旅順的7年期間,給旅順留下了一批俄國風格的建築。

日俄戰爭和日本佔領時期
1912年的旅順口俄國搶佔日本通過馬關條約獲得的利益,獨占滿洲,併進而威脅朝鮮,引發日本強烈不滿,日本受此羞辱,臥薪嘗膽,富國強兵。1902年又締結了英日同盟。1904年2月8日日軍偷襲旅順口,日俄戰爭(1904年-1905年)爆發。經過極其慘烈的戰役,日軍奪取旅順口軍港。

目前,在旅順地區仍保留眾多的日俄戰爭遺跡開放觀光。

白玉山表忠塔
水師營會見所
203高地 - 日語取其音稱爾靈山
老鐵山炮台
電岩炮台
東雞冠山北堡壘
旅順監獄 ,俄日佔領期間修建 ,主要關押朝鮮半島人。
蘇軍烈士陵園,紀念為日俄戰爭和蘇聯進入滿洲期間,陣亡的俄國和蘇聯軍人。

蘇聯佔領時期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1945年,根據雅爾達協定,旅順港由蘇聯占用。10年以後的1955年,蘇聯將旅順歸還給中國。旅順後來和大連合併,成為大連的一個區。有三條公路連接大連市。

行政區劃 下轄8個街道、5個鎮:
街道辦事處:得勝街道、光榮街道、登峰街道、市場街道、龍王唐街道、水師營街道、鐵山街道、江西街道。
鎮:雙島灣鎮、三澗堡鎮、長城鎮、龍頭鎮、北海鎮。





203高地是旅順口重要的戰略重地,海拔203米,故名。在日俄戰爭的時候,日軍用了很久才打下這個山。
就中國而言,203高地其實稱為白玉山,且帝俄佔領期間也另有其稱,日本1980年的電影:二零三高地,正是描述日俄戰爭中最慘烈難攻的山頭要塞攻防戰。此外日軍第三軍團司令官乃木希典大將在攻下此高地後而作了詩句,並將203以諧音方式取名為爾靈山,將爾靈山一詞用於詩句中。附帶一提的是,日軍原有構想並非以此高地為主攻目標,然因帝俄軍隊的要塞防禦過於堅頑,且日本海軍方面積極要求陸軍能儘速摧毀停留在旅順港內的帝俄艦隊,為此改變作戰計畫,以攻佔203高地為主目標,取下高地後,自高地可一覽旅順港灣,再運用28cm大口徑榴炮成功轟擊港灣內的艦隊,解除日本海軍(聯合艦隊)遭帝俄艦隊集結或夾擊的威脅,以從容因應準備迎戰帝俄遠從波羅的海派遣而來支援艦隊。





旅順大屠殺是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期間日軍在旅順進行的大屠殺。

1894年11月,日軍攻陷旅順,對市內居民連續四天進行殺戮,老弱婦孺無一倖免。屠殺過後全市僅剩三十六人被留下埋葬同胞屍體,估計超過二萬人遇害。死者葬於白玉山東麓的安葬崗,今稱「萬忠墓」。

事件
1894年11月21日,日軍攻佔「東亞第一堡壘」旅順口後,進行滅絕人性的4天3夜大屠殺,短短4天就殺害了市內群眾2萬人,只有埋屍的36人倖免於難。

記錄
當時,許多來自西方的目擊者都記述了慘案的真相。一名英國海員在回憶錄《旅順落難》里寫到:「……斷頭的、腰斬的、穿胸的、破腹的,攪成一團,池糖里的水攪得通紅一片。……一路上那槍聲、哭喊聲交雜著。滿地血肉模糊,殘肢斷體,鋪滿道路。」

英國人艾倫在他的《龍旗翻卷之下》中寫道︰「日軍用刺刀穿透婦女的胸膛,將不滿兩歲的幼兒串起來,故意舉向高空,讓人觀看。」



萬忠墓

萬忠墓是中日甲午戰爭旅順大屠殺遇難者墓地,位於中國遼寧省大連市旅順口區白玉山東麓。

在中日甲午戰爭的旅順大屠殺之後,遇難者的遺體被集體焚化,骨灰就葬在白玉山東麓,俗稱「萬人坑」。1896年由顧元勛主持修建遇難者墓碑、享殿,並題字「萬忠墓」,從此成為旅順大屠殺紀念地。此後經過數次修復。1994年為紀念中日甲午戰爭100周年重修萬忠墓時,曾在此發掘到大量死難者遺骸和遺物。

在萬忠墓後修建有萬忠墓紀念館。1994年11月21日曾在此舉行「甲午戰爭旅順殉難同胞百年祭奠儀式」。




【文字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roken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